祗候
zhī hòu
  • 拼 音:zhī hòu
  • 注 音:ㄓㄧ ㄏ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恭侯。 唐 张鷟 《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骑祗候。”
    (2).职官名。 宋 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元 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元 明 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 基本含义
    指仅仅依靠候命或等待,没有实际行动。
  • 详细解释
    祗候一词源于古代官员候命时的仪式。在古代,官员需要候在皇帝或上级官员的府邸前,等待被召见或分派任务。祗候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只是被动地等待命令或安排,没有主动行动的意思。
  • 使用场景
    祗候常用于形容某人对某种事情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等待别人的安排或指示。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或创造力。
  • 故事起源
    祗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当时,齐国的大夫召公子齐侯前去会见晋国的君主,但齐侯却一直等待君主的命令,没有主动行动。因此,后人就用“祗候”来形容某人只是被动等待,没有主动行动的意思。
  • 成语结构
    祗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祗”是第一声,意为只,仅仅;“候”是第四声,意为等待。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只是等待。
  • 例句
    1. 他只是祗候别人的指示,没有自己的主见。2. 她不是一个祗候命令的人,而是喜欢主动去做事情。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祗候”这个词拆分开来记忆。其中,“祗”可以联想到“只有”、“仅仅”,表示只有某种情况;而“候”可以联想到“等候”,表示等待。通过将两个部分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祗候”相关的成语,比如“祗敬”、“祗仰”等。这些成语都和被动等待、缺乏主动性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祗候”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放学后都只是祗候爸爸妈妈来接我。2. 初中生:他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总是祗候别人组织。3. 高中生:我觉得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被动了,我们只是祗候老师讲课,没有更多的互动和实践。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祗候老师的指导,还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以上是关于成语“祗候”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