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词语

定窑系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基本解释

定窑系dìng yáo xì

定窑与定窑系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近的刑窑影响,当时刑窑盛名满天下,定窑及其他瓷窑相继仿烧是很自然的事,但后来定盛而刑衰,至宋时人们吸知有定而不知有刑了。而定窑系诸窑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吕器确是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可列入定窑系的诸窑除曲阳涧磁村的窑外,多在今山西境内,如平定窑、阳城定窑、介休窑。此外还有四川的彭县窑也烧定窑风格的白瓷器。

一 定窑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漳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联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未、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宋以来留下了不少有关它的记载。本世纪20年代未叶麟趾先生第一次对其进行调查,指出定窑在曲阳漳磁村。5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它进行了多次地面调查与小规模发掘,基本上了解了定窑的烧瓷历史以及与邻近地区瓷窑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各地宋墓也出土了不少定窑器,定县两座宋塔塔基出土了一百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寻于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分期断代有极大帮助,江南地区南宋墓与北方地区金墓都出土有定窑白瓷,从而也使定窑废于北宋未年金人南侵之说,得以修正。

二 山西平定窑

平定窑最早见于明人李贤《大明一统治》⑥,陆应旸《广舆记》及清代文献多因之,旧有西窑之称。但据明清两代文献所记,仅知产瓷,具体烧窑情况都语焉不详。1977年发现了平定窑的窑址。

窑址共发现两处,初步判明始烧于唐,经五代、宋而终于金,有五百多年历史。平定窑地距河北邢窑、定窑较近,造型、胎釉有很多共同之点,烧瓷也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瓷器;碗足具有晚唐玉壁底的特征。晚唐五代的唇口碗与花口缸等器物也常见。宋代白瓷的风格。定窑产量最大的折腰盘,这里也有发现,甚至定窑产量不多的黑印花器,平定窑也烧制,可知两窑属于同一窑系。

三 山西盂县窑

盂县窑最早见于《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记录比较具体,也只说:“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磁窑坡发现了窑址。盂县窑烧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装饰。印花有莲花、牡丹纹等,莲花纹有不同布局。刻花装饰有两种,一种为粗线条,一种为刻花结合篦划纹,有莲花、鸟纹等;也有镂空装饰器足。装烧瓷器窑具采用定窑覆烧的组合垫圈。盂县窑烧瓷始于宋代。山西地区金代瓷窑普遍采用碗心一圈乔釉叠烧法,盂县窑也大量烧制这种碗,盂县窑下限止于金,应有近300年历史。盂县窑亦因地距定窑较近,造型、纹饰、烧成工艺受定窑影响,属定窑系瓷窑。盂县与平定同属太原路,而且距离甚近,但两窑烧瓷品种相同的却很少,还看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 山西阳城窑

阳城窑过去以烧阳城罐知名。关于它的历史,文献很少提到。近两年来,山西省陶瓷史编写组进行普查,在阳城县东关外的窑畔间发同了一处窑址。阳城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标本中也有白釉黑彩小俑。白瓷主要是盘碗等器,有折腰盘,显系仿定产品。定窑大量生产的盖缸一类器皿,这里也有发现。标本中有两种盖,一种为刻花菊瓣纹,一种光素无纹饰,盖平沿,盖顶有瓜蒂小纽,与定窑特征相同。阳城窑瓷器胎较灰,为了增加白度,都敷一层白化妆土,做法与河南及河北磁州窑同类器皿大体相同。定窑器胎土较白,不需要敷白化妆土,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烧法上阳城窑白瓷有的用单件装匣钵,有的用五支钉叠烧,碗里碗足大都留有支钉痕。支钉较山西地区其他瓷窑大,是阳城窑的一个特征。

五 介休窑

介休窑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发现。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达千年之久,在北方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介休窑宋代烧瓷品种比较丰富,除以白釉为主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装饰有印花、釉下彩绘、釉下彩绘划花和镂雕等我种技法。白釉以盘碗数量最多,早期器物有多种造型,胎较厚,器足部处理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晚期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美,线条清晰。窑址采集品中有残印模一件,为婴戏牡丹纹,构图布局与定窑讲求均衡对称不同。印花白瓷较多的小件盏洗,盏里多印缠枝花卉,盏心及圈足各有三个支痕,这是介休窑的独特支烧方法。介休窑印花时饰还大量运用于褐釉盘、碗、洗等器物。碗里多为缠枝花卉,盘、洗则四面饰以婴戏荡船纹。这种纹饰布局仅见之于介休窑,题材新颖,极富生活气息。这类黑褐釉印花器的器里都有一圈无血肉,具有金代制作特征。

六 四川彭县窑

彭县窑不见记载,窑址是1976年发现的。窑址在县西北三十八公里的磁峰公社,1977年进行了试掘,对彭县窑的烧瓷年代,制瓷工艺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四川地区唐代有大邑窑,以白瓷精美而博得杜甫的先赞赏。但大邑窑迄今未发现。彭县窑专烧白瓷,是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烧白瓷的窑址,对了解古代四川地区的前期白瓷可作参考。

窑址出土的标本有精粗之分,精者有的釉洁白,粗者呈灰白色;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刻花以双鱼纹最多,还有折枝莲、花时、缠枝牡丹、莲瓣、萱草纹等。刻、划并用,与定窑具有共同风格。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莲池鱼鹅、鹅戏莲、孔雀、鹰及各种折枝花卉,纹饰都在器物的里部,布局取材都与定窑风格相近。

彭县所见标本完整器物较烽,1953年彭县金口乡出土一件白碗,碗口外部划刻有“彭州金城乡窑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盏供献售用祈愿神明卫护合家安泰”三十三字,明记此碗的烧造地点及窑业主姓名。彭县唐到元称彭州,金城乡即今磁峰旧名。这是一件唯一有确凿铭文可考的彭县窑白瓷。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彭县窑印花碗数件,碗里印花卉纹饰。彭县印花白瓷都用砂柱支烧,碗里中心留有一圈砂粒,这是它的美中不足之处。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