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罔
yú wǎng
  • 拼 音:yú wǎng
  • 注 音:ㄧㄩˊ ㄨㄤ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为 神农氏 后裔。《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之时, 神农氏 世衰” 唐 司马贞 索隐:“ 神农氏 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 炎帝 之身,即 班固 所谓‘参卢’, 皇甫謐 所云‘帝榆罔’是也。” 丁山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炎帝与蚩尤》:“古称 黄神 与 炎神 争斗 涿鹿 之野,是 黄帝 所灭者为 榆罔 ,为 蚩尤 ,虽若可疑;然当从《史记》分而为二,盖古史仅称 蚩尤 逐帝 榆罔 ,而未言杀帝 榆罔 也。殆当时 榆罔 都 蚩尤 、 黄帝 之间,先被逐于 蚩尤 ,后见灭于 黄帝 。 蚩尤 所率 九黎 之民,先在 江 南。及战胜 榆罔 ,自号 炎帝 ,时则已逾 河 北。”

  • 基本含义
    榆罔指的是榆木做的罔子,比喻虚假的事物或空洞的言辞。
  • 详细解释
    榆罔是由榆木和罔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榆木是一种树木,罔子是一种用榆木制作的空心器具。榆木做的罔子内部是空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榆罔这个成语比喻的就是虚假的事物或空洞的言辞,没有真实的内涵或实质。
  • 使用场景
    榆罔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些虚假的事物或空洞的言辞,比如说政治宣传中的夸大其词、商业广告中的虚假宣传等等。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假的言辞或欺骗性的宣传。
  • 故事起源
    榆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人用榆木做了一个罔子,然后把它挂在树上。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可以抓住月亮的东西。其他人听后都觉得很好奇,纷纷过来看。但当他们试图抓住罔子时,却发现罔子是空的,根本没有抓住什么东西。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相信虚假的事物或言辞。
  • 成语结构
    榆罔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榆木是形容词,表示榆木制作的;罔子是名词,表示空洞的器具。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的承诺只是榆罔而已,根本不能相信。2. 这些广告宣传的内容都是榆罔,根本不可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榆木做的罔子是空的,没有实质内容,来记忆榆罔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空洞的榆木罔子,来形象地表示虚假的事物或言辞。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比如“画饼充饥”、“纸上谈兵”等等,来扩展对虚假事物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游戏宣传是榆罔,根本没有那么好玩。2. 初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说的话都是榆罔,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3. 高中生:这个广告的宣传口号是榆罔,根本不能相信。4. 大学生:他的承诺只是榆罔而已,根本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