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槮
xiāo sēn
  • 拼 音:xiāo sēn
  • 注 音:ㄒㄧㄠ ㄙ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草木茂盛貌。 清 冯桂芬 《为王恩绶题杨某画并诗》:“白波翠巘鬱萧槮,此是 吴 儂夙所耽。”
    (2).树木枝干耸立貌。

  • 基本含义
    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 详细解释
    萧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萧”指寂静无声,没有人声;“槮”指空无一物,寂静无声。合起来表示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环境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夜晚的寂静、荒凉的景象、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
  • 故事起源
    《庄子·至乐》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山中听到鸟鸣,心生欢喜,但当他静下来仔细听时,发现鸟声消失了,只剩下寂静无声。于是他感叹道:“这就是萧槮之乐啊!”从此,“萧槮”成为了形容安静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1. 夜晚的森林里,只有虫鸣声,非常萧槮。2. 教室里没有人,整个大楼都显得萧槮。3.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街上几乎没有人,非常萧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萧槮”联想成一个非常安静的场景,例如一个荒凉的山谷,没有人声,只有寂静无声的风吹过。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寂静无声”、“无人问津”等,来拓展对寂静、安静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夜晚的森林里,只有风声,非常萧槮。2. 初中生:教室里没有同学,整个学校都显得萧槮。3. 高中生:在这个偏远的山村,街上几乎没有人,非常萧槮。4. 大学生:到了寒假,整个校园都变得萧槮起来,没有了平时的热闹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