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裼
tǎn xī
  • 拼 音:tǎn xī
  • 注 音:ㄊㄢˇ ㄒ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襢裼 ”。1.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礼记·内则》:“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陈澔 集说:“袒与裼皆礼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也。”
    (2).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毛 传:“襢裼,肉袒也。” 陆德明 释文:“襢,本又作袒。”《汉书·晁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 唐 刘禹锡 《武夫词》:“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有 陈生 ,读书神祠,夏夜袒裼睡廡下。”

  • 英文翻译

    1.[书] take off one's jacket (or coat) and expose part of the body

  • 基本含义
    袒裼是指脱去上衣,露出胸膛。也指坦率直接,毫不隐瞒。
  • 详细解释
    袒裼的字面意思是“脱去上衣,露出胸膛”,引申为坦诚直率,毫不掩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 使用场景
    袒裼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直爽,不做作,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交流中坦诚真实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毫不隐瞒的态度。
  • 故事起源
    袒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发生在秦末战国时期,项羽是楚国的一位将领。有一次,项羽率军攻打秦国,围困了秦军在咸阳的王宫。项羽和他的部下在城下大声嘲笑秦军,称他们是“袒裼之卒”,意思是他们没有战斗的勇气,脱去上衣露出胸膛也无济于事。从此以后,“袒裼”就成了形容人坦诚直率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袒裼的结构是“袒”和“裼”,其中,“袒”表示脱去上衣,露出胸膛;“裼”表示上衣。
  • 例句
    1. 他是个袒裼的人,从来不会说假话。2.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很袒裼,没有一点保留。3. 他袒裼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决定的不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袒裼这个成语:将“袒”字和“脱衣服露胸膛”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把上衣脱掉,露出胸膛的形象,表示他坦诚直率,毫不隐瞒。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坦诚、真实相关的成语,比如“坦白如故”、“真心实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袒裼的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说谎。2. 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次考试成绩的看法,我袒裼地表示自己没有准备好。3. 高中生:在班级会上,我袒裼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