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释
zì shì
  • 拼 音:zì shì
  • 注 音:ㄗㄧ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自我解释。《吕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 丽姬 ,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 唐 元结 《文编序》:“叟之命称,则著于自释云。”
    (2).自行宽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 在 江 荆 间,復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乃至倦剧愁愤,輒以讲自释。”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宋史·田景咸传》:“性鄙吝,务聚敛……后罢镇,常忽忽不乐。妻识其意,引 景咸 徧閲囊储, 景咸 方自释。”

  • 基本含义
    自我解释,自己给自己解释。
  • 详细解释
    指自己为自己的言行解释,主动为自己辩解或辩护。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或辩解,缺乏自省和认错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则故事。屈原从楚国流放到楚怀王的宫廷中,贾生因为屈原的才华而嫉妒,多次诬陷屈原,使他受到怀疑和排斥。后来,楚怀王被贾生的谗言所误,屈原为了自辩,写了一篇辞章《自投楚江》来解释自己的清白。这个故事中的“自投楚江”被后人引申为“自释”。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动词“自释”,宾语为自己的言行。
  • 例句
    1. 他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却还在自释,真是无法接受。2. 当别人批评他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自释,不愿意承认错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自释”与“自辩”进行联想,因为“自释”与“自辩”有相似的含义,都是为自己解释或辩护。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自我解释相关的成语,如“自圆其说”、“自欺欺人”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作业,但我不会自释,我会努力改正。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作弊,还自释说是因为太紧张了。3. 高中生:他明明是偷了别人的钱包,却还在自释说是误拿了。4. 大学生:他犯了错误,但他没有自释,而是坦诚地承认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