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臡
sān ní
  • 拼 音:sān ní
  • 注 音:ㄙㄢ ㄋ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王举,则共醢六十罋,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三臡,麋、鹿、麇臡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张衡 《七辩》:“嘉肴杂醢,三臡七菹。”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菹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言行一致。
  • 详细解释
    三臡是一个由形容词“三”和名词“臡”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三”表示高尚、纯洁的意思,名词“臡”指颈项。三臡合在一起,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言行一致,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
  • 使用场景
    三臡常用于褒奖、称赞人的品德高尚和行为端正,通常用于叙述和赞美那些遵守道德规范,言行一致的人。
  • 故事起源
    三臡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礼记·大同篇》,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叫做“三臡”的人。据说,三臡是一个非常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美。后来,人们就用“三臡”来形容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 成语结构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真是个三臡的好人。2. 那位老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心目中的三臡楷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臡”与“高尚”、“品德”、“端正”等词语联想在一起,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的颈项非常高大、挺拔,象征着他的高尚品德和行为端正。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品德、行为相关的成语,例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班主任是一个三臡的老师,他总是帮助我们,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三臡的人,做到言行一致,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3. 高中生:那位学霸同学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为人正直,真是一个三臡的好学生。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争取成为一个三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