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指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表示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定量值,是衡量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的尺度,开展农业气象工作的科学依据和基础。其中适用于农业气候分析和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又称为农业气候指标。

    农业气象指标是利用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调查资料,以及利用农业的和气象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验证、修正、归纳得出的具体数值,在所选用资料的区间范围内比较稳定并具有代表性。指标有单因子和多因子两种,后者又称综合指标。单因子指标以一个气象参数的量值表示,如平均温度,降水量等;多因子指标以多个气象参数的量值表示,如用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表示的干热风指标,用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来表示干湿程度的干燥指数或干燥度等。同一单因子指标因反映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条件的不同关系,又可有多种具体指标,如温度指标还可分为最低、最高、适宜等。

    农业气象指标往往不是恒定值而有一定的幅度范围,其原因是:①农业生产对象对外界气象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范围。②天气、气候背景各有不同,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理纬度或高度以及年际间指标会有一定的差异。③农业生产对象实际处在它所在的小气候环境中生长发育,但指标所用的气象参数多系用大气候资料,两者有一定的差别。④农业操作技术和措施不同造成效应上的差异。⑤观测资料本身存在一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在计算上常取用近似值。因此,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有一定的条件。当引用别地或他人得出的农业气象指标时,宜因地、因时、因作物品种和农业措施作必要的订正。

  • 基本含义
    农业气象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各种气象要素和指标。
  • 详细解释
    农业气象指标是农业气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来评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农业气象指标的准确掌握对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使用场景
    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农田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农民、农业技术人员、气象学家等都需要了解和运用农业气象指标来指导农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等农业活动。
  • 故事起源
    农业气象指标是根据对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而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积累,逐渐认识到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发展出一系列的农业气象指标。
  • 成语结构
    农业气象指标是一个复合词,由“农业”、“气象”和“指标”三个词组成。
  • 例句
    1. 农业气象指标是农民科学种植的重要参考依据。2. 运用农业气象指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农业气象指标的每个字拆分并记忆,如“农业”代表与农业相关,“气象”代表与气象要素相关,“指标”代表衡量和评估的标准。
  • 延伸学习
    学习农业气象指标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气象学、农业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农业气象指标可以帮助农民知道什么时候种植庄稼最好。2. 初中生:学习农业气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规律。3. 高中生:了解农业气象指标对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田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