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议
yì yì
  • 拼 音:yì yì
  • 注 音:ㄧˋ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异议 yìyì
    (1) [objection;dissent]∶不同的意见
    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后汉书·耿列传》
    异议蜂起,高谈不息。——唐· 卢照邻《南阳公集序》
    持异议
    (2) [opinion]∶法律用语。指法官对案件判断有不同意见
    提出异议

  • 近义词

    贰言、反对、反驳

  • 反义词

    赞同

  • 英文翻译

    1.objection; dissent

  • 详细解释

    亦作“异议”。1.不同的意见。《后汉书·耿弇传》:“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輒召入问筹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内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 林少颖 云:‘其所以相接而成文者,盖弟子见其事相类而録之,本无异议。’” 巴金 《春》一:“ 觉新 看见大家都这样主张,也就没有异议。”
    (2).指持不同意见。《汉书·息夫躬传》:“ 躬 掎 禄 曰:‘臣为国家计几先,谋将然……臣与 禄 异议,未可同日语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当今之世,则人人异议,以惑陛下之听。”参见“ 异义 ”。
    (3).法律用语。指法官对狱案判断有不同意见者,得提出另行讨论。《唐律·断狱·疑罪》:“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 长孙无忌 等疏议:“‘即疑狱’,谓狱有所疑,法官执见不同,议律论情,各申异见,‘得为异议’,听作异同……如丞相以下,通判者五人,大理卿以下五人,如此同判者多,不可各为异议,故云‘议不得过三’。”

  • 基本含义
    对某种观点或决策表示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
  • 详细解释
    异议是指对于某种观点、决策或意见表示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它是在讨论、决策或辩论的过程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于表示个体或群体对于某个观点的不认同或反对。异议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以辩论、辩解、反驳等形式进行。
  • 使用场景
    异议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出现在各种讨论、决策、辩论的场合中。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公司的会议中,异议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用于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以推动讨论和决策的进程。
  • 故事起源
    异议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项羽在刘邦的军队中担任大将军时,他对刘邦的决策提出异议,认为刘邦的决策不利于战局的发展。这个故事成为异议这个词语的起源,也体现了异议的重要性和价值。
  • 成语结构
    异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异”和“议”。其中,“异”表示不同、不同寻常,“议”表示讨论、决策。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对于某种观点或决策的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的表达。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决策会带来很大的风险。2. 学生们对于这个新政策表示了异议,认为它不公平。
  • 记忆技巧
    记忆异议这个词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可以想象一个人举起手来,表示不同的意见,这个手的形状像字母“Y”,而异议的拼音也是“Yì Yì”,所以可以将这个形状和发音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异议相关的成语,如“言不由衷”、“一言堂”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的作业安排提出异议,因为我觉得太难了。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对于学校的校服政策提出了异议,认为应该允许自由选择。3. 高中生:我在班会上对同学们的观点提出异议,希望能有更多的讨论和思考。4. 大学生:我对学校的选修课程安排提出异议,认为应该增加更多实践性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