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垣
lì yuán
  • 拼 音:lì yuán
  • 注 音:ㄌㄧˋ ㄧㄨ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 张江陵 柄政,给事 陈三謨 者,本 高新郑 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艰归,出补,则 高 已败,又为 张 所爱,復补吏垣。” 明 李清 《<三垣笔记>自序》:“壬午,蒙恩赐环,补吏垣。”参见“ 吏科 ”。

  • 基本含义
    指官吏阶层的境遇或职位。
  • 详细解释
    吏,古代官员的总称;垣,指墙。吏垣原指官吏所在的城墙,后来泛指官吏的职位、地位。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官员的权力和地位,也可以用来批评官员的腐败和贪污。
  • 故事起源
    吏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在古代,官吏们都住在城墙内,城墙是官吏们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因此,人们用“吏垣”来形容官吏的境遇或职位。
  • 成语结构
    吏垣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通过贿赂,终于爬上了吏垣。2. 这个官员贪污受贿,堕落了自己的吏垣。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官员的权力和地位相关的场景来记忆“吏垣”。比如,想象一个官员站在城墙上,拥有权力和地位,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官员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官运亨通”、“贪官污吏”等等,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官员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个官员,他的吏垣很高。2. 初中生:那个贪污的官员最终失去了他的吏垣。3. 高中生:在古代,官员们都希望能够登上吏垣,成为一方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