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陌
zú mò
  • 拼 音:zú mò
  • 注 音:ㄗㄨˊ ㄇ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即足陌钱。《隋书·食货志》:“﹝ 梁 ﹞ 中大同 元年,天子乃詔通用足陌。詔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参见“ 足陌钱 ”。参阅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省钱百陌》。
    (2).足额的钱数。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宋齐丘》:“ 吴 顺义 年中,差官兴版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今年七月后,於夏秋田苗上,每亩纳麴钱伍文足陌,一任造麴酒货卖,则是再增酒麴钱矣。” 清 郑珍 《经死哀》诗:“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多拥挤,人流如织。
  • 详细解释
    足陌是由“足”和“陌”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足”表示脚,意味着地面上行人络绎不绝,人群密集;“陌”表示大街、大道,指的是人们行走的道路。足陌形容人多拥挤,人流如织,形势十分繁忙。
  • 使用场景
    足陌可以用来形容人流密集的场景,比如节假日的商场、火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地方人多拥挤,热闹非凡。
  • 故事起源
    足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宰相。相传,古代有一位宰相名叫史翼,他在位期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繁荣富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修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以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这条大道修建完毕后,人们纷纷前来观赏,路上行人如织,人流如潮,非常热闹繁忙。因此,人们便用“足陌”来形容这条大道上的繁忙景象。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在春节期间,市中心的商场人山人海,真是足陌之地。2. 旅游景点的门口总是人流如织,形成了一派足陌的景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脚”和“大道”相关的形象联想来记忆。想象自己站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脚下是络绎不绝的行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学后,学校门口总是足陌之地,大家都在那里等爸爸妈妈接。2. 初中生:周末去逛街,商场里人流如织,真是足陌一片。3. 高中生:参加音乐节的人实在太多了,现场简直是足陌人山人海。4. 大学生:旅游景点的门口总是人潮涌动,形成了一派足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