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恧
sǒng nǜ
  • 拼 音:sǒng nǜ
  • 注 音:ㄙㄨㄙˇ ㄋ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恐惧惭愧。 唐 陆贽 《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承命竦恧,顾惭非宜,进退徬徨,不知所措。”

  • 基本含义
    形容心神不宁,惶恐不安。
  • 详细解释
    竦恧是由竦和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竦意为惊恐,恧意为不安。竦恧形容人内心忧虑不安,心神恍惚,情绪紧张。
  • 使用场景
    竦恧常用于形容人因内心的焦虑、不安而表现出来的状态。可以用来描述面对重大考试、面试、演讲等紧张场景时,人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 故事起源
    竦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史书记载,项羽在攻打秦朝时,遇到了关键的战役,他心中忧虑不安,不知如何决策。于是,他在帐中来回踱步,情绪十分紧张。后来,人们就用“竦恧”来形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成语结构
    竦恧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面对考试,他竦恧不已,整个人都变得不安起来。2. 在演讲前,她感到竦恧,但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竦恧记忆为“心神竦起,情绪恧恧”,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竦恧相关的成语,如竦然、恧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考试前,小明感到很竦恧,因为他担心考不好。初中生:参加比赛前,我感到竦恧,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高中生:面对高考,学生们都感到竦恧,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大学生:面试时,我感到竦恧,但我还是尽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成年人:面对重要会议,他感到竦恧,因为他需要做出重要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