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栗
jī lì
  • 拼 音:jī lì
  • 注 音:ㄐㄧ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肌栗 ”。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 基本含义
    形容惊恐、害怕的样子。
  • 详细解释
    肌栗是由“肌肉”和“栗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肌肉代表人体的肌肉,栗子则是指栗子在恐惧或寒冷时会出现的颤抖现象。因此,肌栗形容人因惊恐、害怕而全身发抖的样子。
  • 使用场景
    肌栗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恐怖、惊吓或寒冷时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用来形容看到恐怖片、听到恐怖故事或者受到惊吓时的情绪和反应。
  • 故事起源
    肌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并没有详细记载。根据一些解释,肌栗可能起源于古代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身体因为寒冷而发抖的情景。
  • 成语结构
    肌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没有动词成分。
  • 例句
    1. 看到那只毛毛虫,小明吓得浑身肌栗。2. 他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不禁肌栗了一下。
  • 记忆技巧
    可以把“肌栗”联想成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因为寒冷而发抖的样子。可以通过想象这个情景,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1. 了解其他形容害怕、惊恐的成语,如“惊慌失措”、“惊弓之鸟”等。2. 学习相关的词汇,如“恐惧”、“寒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那只大老虎,小明吓得肌栗,赶快跑了。2. 初中生: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我全身肌栗,不敢再听下去了。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紧张得浑身肌栗,一直都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