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斗
shēng dǒu
  • 拼 音:shēng dǒu
  • 注 音:ㄕㄥ ㄉ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 基本含义
    指平凡的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
  • 详细解释
    升斗小民是指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贫困,地位低微,缺乏社会资源和权力。他们常常处于社会的边缘,生活艰苦,面临各种困境。
  • 使用场景
    升斗小民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表达对他们处境的关注和同情。可以用于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的讨论和写作中。
  • 故事起源
    升斗小民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的《升斗小民》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民的遭遇,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不公。
  • 成语结构
    升斗小民由四个字组成,其中“升斗”表示贫穷,低下的地位,“小民”表示社会底层的人民。整个成语结构简洁明了,形象地描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境遇。
  • 例句
    1.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关爱,不能让升斗小民再受到歧视。2. 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力度,改善升斗小民的生活条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民站在一个升斗里,表示他处于底层的地位和贫困的生活条件。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以及底层人民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还可以学习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如何关注和帮助升斗小民。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能够改变升斗小民的命运。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注升斗小民的教育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3. 高中生:社会发展应该更加公平,不能让升斗小民继续受到歧视。4. 大学生:我计划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升斗小民改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