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窥园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ㄙㄢ ㄋㄧㄢˊ ㄅㄨˋ ㄎㄨㄟ ㄧㄨㄢˊ

    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窺園) 

    《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 孝景 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颜师古 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后以“三年不窥园”为专心苦学之典。 元 马祖常 《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 《焚剑记》:“生专心篤学,三年不窥园。”

  • 基本含义
    指长时间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或工作场所,专心致志于某项事业或工作。
  • 详细解释
    成语“三年不窥园”源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邵伯温的人,他因为嫉妒他人而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邵伯温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三年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专注努力,不受外界干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某项事业或工作。比如,你可以说:“他在学习上三年不窥园,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的邵伯温通过三年的专心致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 成语结构
    三年+ 不+ 窥园。
  • 例句
    1.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三年不窥园,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 她在音乐上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家。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年不窥园”拆分为“三年”和“不窥园”,并与故事中的邵伯温联系起来。想象邵伯温在偏远的地方专心致志地读书三年,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参加学校的演出,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演员。2. 初中生:为了考取理想的高中,他三年不窥园,每天都坚持学习到很晚。3. 高中生:为了成为一名顶尖的科学家,他在高中期间三年不窥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4. 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三年不窥园,专注于自己的创业项目。5. 成年人:他为了事业的成功,三年不窥园,不顾一切地投入工作。以上是关于“三年不窥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