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唇干舌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iāo chún gān shé ㄐㄧㄠ ㄔㄨㄣˊ ㄍㄢ ㄕㄜˊ

    焦唇干舌(焦唇乾舌|焦脣乾舌) 

    亦作“ 焦唇乾舌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 吴 难,受困 会稽 ,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脣,一本作“ 唇 ”。亦省作“ 焦脣 ”。《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脣,百姓愁苦。”

  •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口渴,喉咙干燥。
  • 详细解释
    焦唇干舌是由“焦”、“唇”、“干”、“舌”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焦”表示干燥、燥热;“唇”指嘴唇;“干”表示干燥;“舌”指舌头。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口渴到极点,喉咙干燥的状态。
  • 使用场景
    焦唇干舌常用于形容人在严重缺水或长时间待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感到极度口渴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急需得到滋润或解渴的事物,比如渴望知识、渴望成功等。
  • 故事起源
    关于焦唇干舌的故事并不多见。根据考证,焦唇干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西游记》中。在第九回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在炎热的沙漠中行走,由于长时间没有水源,他们感到口渴得忍不住了。其中猪八戒就形容自己的嘴唇干燥、舌头口渴,说出了“焦唇干舌”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口渴的状态。
  • 例句
    1. 长时间在沙漠中行走,他们口渴得焦唇干舌。2. 考试前紧张得他喉咙干燥,焦唇干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焦唇干舌”这几个字形象地想象成一个口渴的人,嘴唇干裂,舌头干燥。2. 将这个成语和口渴的感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想。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口渴相关的成语,比如“口干舌燥”、“渴望如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的时候,我在户外运动时总是口渴得焦唇干舌。2. 初中生:考试前的紧张让我喉咙干燥,感觉焦唇干舌。3. 高中生:长时间没有补充水分,他们在沙漠中行走时口渴得焦唇干舌。4. 大学生:在炎热的夏天,我渴望着一杯冰镇的饮料,嘴唇焦裂,舌头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