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行
wēi xíng
  • 拼 音:wēi xíng
  • 注 音:ㄨㄟ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危险的行动。《易·震》:“《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孔颖达 疏:“‘危行也’者,怀惧往来,是致危之行。”
    (2).小心地行动;慎行。《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3).正直的行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危,厉也。” 明 樊鹏 《中顺大夫陕西提学副使何大复先生行状》:“先是京官非有罪无九年不迁者,先生特以危行连蹇,湮滞中书,凡十餘年。”
    (4).谓(言语)高于行为。《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郑玄 注:“危,犹高也。”
    (5).不安全的航行。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析 池口 征,合于 铜陵 ,官不失算,舟无危行。”

  • 基本含义
    指进行危险的行动或冒险的事情。
  • 详细解释
    危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危意呈现出一种危险、不稳定的状态,行则表示行动、活动。危行的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危险的行动或冒险的事情。它强调了行动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暗示着可能会面临困难、风险或挑战。
  • 使用场景
    危行通常用于形容冒险行为或决策,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要谨慎行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冒险行为的警告,也可以用来形容勇敢或无畏的行动。
  • 故事起源
    危行的故事起源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来自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叫姜子牙的道士。姜子牙是商朝末年周朝建立者周文王的谋士,他在周文王建立周朝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的行动。据说姜子牙的勇敢和冒险精神启发了人们创造出危行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危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危和行分别表示危险和行动。
  • 例句
    1. 他在悬崖边上进行了一次危行,成功地救出了那只受伤的小鸟。2. 这个项目需要进行一次危行,但只有通过这次冒险,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危险和行动相关的词语联想来记忆危行这个成语。例如,想象自己在进行一次冒险的行动时面临的危险情境,或者想象一个勇敢的人在危险中行动的场景。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危险和冒险相关的成语,如危如累卵、逞威风、铤而走险等,可以帮助扩大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进行危行,因为我知道危险是不好的。2. 初中生:他们在山上进行了一次危行,结果发现了一座古墓。3. 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决定进行一次危行,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