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撒
pō sā
  • 拼 音:pō sā
  • 注 音:ㄆㄛ ㄙㄚ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说话、行动鲁莽、不加考虑,没有分寸。
  • 详细解释
    泼撒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泼指的是水等液体大量地洒出来,撒指的是将东西随意地扔出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的言行鲁莽,不加考虑,没有分寸。它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粗鲁、莽撞,缺乏思考和分寸。
  • 使用场景
    泼撒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经思考、粗鲁无礼的人。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泼撒这个成语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的故事或典故可考。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和形象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 成语结构
    泼撒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泼撒不经思考的言论,让大家感到非常反感。2. 别再泼撒你的情绪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 记忆技巧
    记忆泼撒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帮助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水桶,把水随意地泼洒出来,然后又拿着东西随意地扔出去,形象地表达了泼撒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泼撒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莽撞”、“鲁莽”等。这些词语都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点都不懂得礼貌,总是泼撒水果皮和纸屑。2. 初中生:你要注意言行,不要泼撒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他人。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泼撒了太多的力量,结果导致失败。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泼撒这个成语。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