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地贡
• 地宫
• 地公
• 地工
• 地根
• 地格
• 地阁
• 地膏
词语造句
• 坐而待旦造句
• 红丝待选造句
• 决不待时造句
• 宽以待人造句
• 最惠国待遇造句
• 岁月不待人造句
• 记者招待会造句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各执一词
各执己见
各执己见
各支支
各支支
各支
各支
各扎邦
各扎邦
各有所职
讨绥
tǎo suí
拼 音:
tǎo suí
注 音:
ㄊㄠˇ ㄙㄨㄟˊ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讨伐绥靖。 唐 韩云卿 《平蛮颂》:“爰命 陇西 ,授节讨绥,训我师徒,如熊如羆。”
基本含义
指为了平息内乱或解决矛盾而出兵或派人进行讨伐,以恢复社会安定。
详细解释
讨绥一词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用来描述国家为了恢复社会秩序和安定,采取武力行动来讨伐叛乱、平息内乱或解决矛盾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以恢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使用场景
讨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而采取行动的情景。在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出动军队来平定反叛、解决内乱或矛盾的情况。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为了解决纷争、恢复和谐而采取有力措施。
故事起源
关于讨绥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然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实际例子可以作为这个成语的来源,例如古代战国时期的秦国统一六国,以及清朝时期为了平定各地的叛乱而出兵。
成语结构
讨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讨”是动词,表示出动军队讨伐;“绥”是形容词,表示平息、安定。
例句
1. 为了解决社会动荡,政府决定讨绥叛乱分子。2. 在军事行动中,他们讨绥了叛乱势力,恢复了地区的稳定。
记忆技巧
想要记忆讨绥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解决纷争、平息内乱的场景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国家或组织派出军队,采取武力行动来讨伐叛乱分子,以恢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讨绥事件,例如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清朝平定叛乱的战斗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讨绥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如果遇到纷争和矛盾,应该通过讨论和沟通来解决,而不是讨绥。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秦朝通过讨绥六国,统一了中国。3. 高中生:政府采取了讨绥行动,成功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社会的稳定。4. 大学生:在国际关系中,讨绥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用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