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二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ān píng èr mǎn ㄙㄢ ㄆㄧㄥˊ ㄦˋ ㄇㄢˇ

    三平二满(三平二滿) 

    (1).谓平平稳稳,日子过得去。 宋 黄庭坚 《四休居士诗》序:“太医 孙居昉 ,字 景初 ,为士大夫发药,多不受谢。自号 四休居士 。 山谷 问其説, 四休 笑曰:‘麤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词:“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 宋 陈昉 《颖川语小》卷下:“俗言‘三平二满’盖三遇平二遇满,皆平稳得过之日。”

    (2).平淡,平庸。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傅钦之 作中丞,言 刘仲冯 。一日, 贡父 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 钦之 惭云:‘也只三平二满文字。’ 贡父 熟视,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与朱元晦)书》:“最可惜许多眼光抹漆者,尽指之为盲人,而一世之自号开眼者,正使眼无翳,眼光亦三平二满,元靠不得;亦何力使得大地清明,赫日常在乎?”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或行为平和、满足,不贪婪、不争斗。
  • 详细解释
    三平指平和、平等、平安;二满指满足、满意。三平二满是对人的品德和行为的要求,要求人们心态平和,对待他人平等,生活安稳,同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贪心不争斗。
  • 使用场景
    三平二满常用于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场景中,用来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贪婪争斗,以及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
  • 故事起源
    三平二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三平二满则是对于人们道德修养的一种要求和表达。
  • 成语结构
    三平二满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平”和“二满”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
  •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三平二满的原则,与人为善,不争斗。2.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要保持三平二满的心态,和睦相处。3.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秉持着三平二满的价值观念,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平二满”拆分为“三平”和“二满”,然后联想成“三平安平等平和”和“二满足满意”,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和道德观念,如“仁者无敌”、“克己奉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三平二满的好孩子。2. 初中生:在班级里,我们要互相帮助,保持三平二满的关系。3. 高中生:考试不仅要追求好成绩,也要保持三平二满的心态,不给自己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