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tǔ hòu
- 注 音:ㄊㄨˇ ㄏㄡˋ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土候 ”。
-
- 基本含义
- 指城墙上的土堆,比喻不牢固、不稳定的事物。
-
- 详细解释
- 土堠是指古代城墙上用土堆筑起的堡垒,由于土堆不牢固,容易被攻破,因此成为了不稳定、不牢固的象征。用来形容事物不稳定、不可靠,容易被破坏或摧毁。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可靠性、不稳定性。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坚定、言行不一,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基础不牢固、容易崩溃。
-
- 故事起源
-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齐桓公攻打鲁国时,鲁国的城墙上有一座土堠,齐桓公决定攻打土堠。鲁国的大夫孔父劝告鲁国君主,说:“土堠虽然不牢固,但是我们可以加固它,使它变得坚固。”鲁国君主采纳了孔父的建议,加固了土堠,最终成功抵御了齐桓公的进攻。从此以后,土堠成为了形容不稳定、不牢固的事物的成语。
-
-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土”和动词“堠”组成。
-
- 例句
- 1. 这个计划太土堠了,根本无法实施。2. 他的承诺总是土堠,根本靠不住。3. 这座房子建得太土堠,一场地震就能倒塌。
-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土不牢”,表示不稳定、不牢固。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牢固”、“稳定”等,以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我画的房子很土堠,不牢固。2. 小学生:他的承诺总是土堠的,说了就不算。3. 中学生:这个计划太土堠了,根本无法实现。4. 大学生:这个商业计划的基础太土堠了,风险很大。5. 成年人:他的婚姻关系很土堠,随时都可能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