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掾
sān yǔ yuàn
  • 拼 音:sān yǔ yuàn
  • 注 音:ㄙㄢ ㄧㄩˇ ㄧ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 基本含义
    指通晓三种语言的翻译官或翻译人员。
  • 详细解释
    三语掾是由“三”、“语”和“掾”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三种语言;“语”表示语言;“掾”表示官员。三语掾指的是通晓三种语言的翻译官或翻译人员。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能够流利翻译三种语言的人才。
  • 使用场景
    三语掾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具备多种语言翻译能力的人。在国际交流、外交、翻译等领域中,三语掾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多种语言的翻译工作中表现出色。
  • 故事起源
    关于三语掾的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官或翻译人员的需要。在古代,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需要一些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人才来进行翻译工作,而三语掾就是其中一种能力非常高超的翻译人员。
  • 成语结构
    三语掾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是一位三语掾,能够流利地翻译中文、英文和法文。2. 这个会议需要一位三语掾来协助翻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三语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三个语言的交汇点上,同时使用三种语言进行翻译工作的场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语言学习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语言,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同时,你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翻译工作的知识,了解翻译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成为一名三语掾,能够翻译中文、英文和日文。2. 初中生:她是学校里的三语掾,经常帮助老师翻译外国人的问题。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三语掾,为国际交流做出贡献。4. 大学生:他的语言能力很强,被称为三语掾,可以翻译多种语言。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