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养
jū yǎng
  • 拼 音:jū yǎng
  • 注 音:ㄐㄨ ㄧㄤ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抚养;养育。《后汉书·刘般传》:“早失母,同产弟 原乡侯 平 尚幼, 紆 ( 恩王 紆 )亲自鞠养,常与共卧起饮食。”《旧唐书·李承传》:“ 承 幼孤,兄 曄 鞠养之。”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今立身成名,岂不知父母鞠养之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渠母改醮,遗我鞠养。”
    (2).供养;赡养。《世说新语·贤媛》“问眼耳未觉恶不”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载 晋 王羲之 妻《谢表》:“妾年九十,孤骸独存,愿蒙哀矜,赐其鞠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有窣堵波,是 商莫迦菩萨 恭行鞠养,侍盲父母。”

  • 基本含义
    指以礼节、谦恭的态度对待长辈或上级,尊重他人,恭敬有礼。
  • 详细解释
    鞠养是由“鞠躬”和“养育”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它表达了尊重、恭敬和孝顺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和上级、孝顺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鞠养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礼节、谦恭的态度对待长辈或上级,恭敬有礼。
  • 使用场景
    鞠养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恭敬,也可以用于教育孩子要懂得尊敬长辈。在工作场合,鞠养可以用于形容员工对领导的尊重和恭敬。
  • 故事起源
    鞠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的评价。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非常尊敬孔子,时常鞠躬行礼。孔子对子路的鞠养非常满意,认为他是一个恭敬有礼的人。后来,鞠养逐渐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恭敬。
  • 成语结构
    鞠养是由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其中,“鞠”是动词,表示鞠躬行礼;“养”是动词,表示养育、培养。两个动词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表示尊重和恭敬的成语。
  • 例句
    1. 他对长辈总是鞠养有加,非常恭敬。2. 孩子们应该学会鞠养长辈,尊敬他们的意见。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鞠养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鞠养这个成语。联想“鞠”字的发音和“举”字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举起身体,表示鞠躬行礼;联想“养”字的发音和“样”字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样样都很好,表示恭敬有礼。通过这种联想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鞠养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和孝顺父母的价值观,以及其他表示尊重和恭敬的成语,如“敬重”、“恭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回家都会鞠养爷爷奶奶,他们都很开心。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鞠养老师,尊重他们的教导。3. 高中生:鞠养长辈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会鞠养领导,尊重他们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