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报
jì bào
  • 拼 音:jì bào
  • 注 音:ㄐㄧˋ ㄅ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告白祭事。《礼记·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 郑玄 注:“报,犹白也。夙兴朝服,以待白祭事者,乃后服祭服而行事也。”

  • 基本含义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拍马屁或奉承行为。
  • 详细解释
    祭报一词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祭祀时需要献上祭品以示尊敬。在现代语境中,祭报指的是为了讨好上级或者取得某种利益而进行的恭维、奉承行为。这种行为常常是出于私利或者虚荣心,不真诚而卑躬屈膝。
  • 使用场景
    祭报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虚情假意地奉承上级或他人的行为。在工作场所或政治环境中,也常用来指称那些为了博取上级青睐而出卖原则或背叛同僚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祭报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这个成语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古代祭祀文化中献上祭品以示尊敬的行为,引申为现代社会中虚情假意的奉承行为。
  • 成语结构
    祭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祭”是动词,意为祭祀;“报”是名词,意为报答。
  • 例句
    1. 他总是祭报上司,讨好得不得了,可惜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2. 这个人为了博取领导的青睐,不惜祭报同事,导致团队内部关系紧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祭报”与祭祀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祭祀时献上各种珍贵的祭品,以此来奉承上级或他人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祭报”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文化中的祭祀仪式和礼节,了解古代祭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经常祭报老师,表扬她的每个决定。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在班级中获得地位,会祭报班主任,做一些违规的事情。3. 高中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他不惜祭报校长,主动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以显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