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不待夕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含义
    指在临死之前不愿意等到天黑,意味着坚决不屈服,宁死不屈。
  • 详细解释
    亡,指死亡;不待,指不等待;夕,指天黑。成语“亡不待夕”形容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不愿意等到天黑,宁愿选择英勇就义,表达了坚决不屈服的决心和勇敢的精神。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面临困难、危险或逆境时,坚决不屈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可以用于表扬那些勇敢面对困难的人,也可以用于自勉,鼓励自己不畏艰险,坚定信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当时,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逼至垓下,陷入绝境。项羽的部下劝他投降,但他坚定地说:“我宁可死在垓下,也不愿等到天黑。”最终,项羽选择了自刎而死,体现了他的坚决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 成语结构
    亡不待夕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亡”、“不”、“待”、“夕”分别表示死亡、不、等待、天黑。
  • 例句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亡不待夕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亡不待夕,坚持到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与整个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不愿意等到天黑,宁愿选择英勇就义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历史故事,以及其他与勇气、坚持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可以加深对“亡不待夕”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像英雄一样亡不待夕,勇敢地战胜困难。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但他坚持亡不待夕,最终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有亡不待夕的精神,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