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辅
kuāng fǔ
  • 拼 音:kuāng fǔ
  • 注 音:ㄎㄨㄤ ㄈ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匡正辅助。《后汉书·顺帝纪》:“羣公卿士将何以匡辅不逮,奉答戒异?”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老人昏耄,头目亦不知朝廷耶?即迎归,善匡辅,俾孝事祖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诗话》:“著书岂能百无一疏,正赖后贤之匡辅。”

  • 基本含义
    匡辅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指的是正直善良的人帮助和辅助有才能的人,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共同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 详细解释
    匡辅的意思是指在国家或社会中,有才能的人需要得到正直善良的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正直善良的人作为辅助者,他们的作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道德,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使用场景
    匡辅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才能,但需要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于正直善良的人的赞美和感激,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相互帮助,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
  • 故事起源
    匡辅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鲁哀公有一位贤臣名叫曾子。曾子非常聪明有才华,但是在政治上经常受到其他权臣的排挤和打压。鲁哀公认识到曾子的才能,但他无力保护曾子。于是,他请求另一个国君,名为匡衡的人,前来辅佐曾子。匡衡答应了这个请求,他帮助曾子,使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人们用“匡辅”来形容一个人帮助有才能的人,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共同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 成语结构
    匡辅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是动词,意思是辅佐、使正直;“辅”是动词,意思是辅助、帮助。两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匡辅”的意义。
  • 例句
    1. 他是一个匡辅之才,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我们应该相互匡辅,共同进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故事起源来记忆“匡辅”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有才能的人,但由于受到排挤和打压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直到有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前来辅助和帮助他,使他能够发挥所长,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的故事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鲁哀公、曾子、匡衡等人物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匡辅”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匡辅,她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能够进步。2. 初中生:家长是我们成长的匡辅,他们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使我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才能。3. 高中生:老师的教诲是我们学习的匡辅,她们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4. 大学生:朋友是我们生活的匡辅,他们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