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龟
shī guī
  • 拼 音:shī guī
  • 注 音:ㄕㄧ ㄍㄨㄟ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易·繫辞上》:“探颐索隐,鉤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唐 崔涂 《友人问卜见招》诗:“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万万餘之现金以偿地主,使得用之以营他业,固於民无所甚损,然此著之不能办到,无待蓍龟矣。”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巍巍 文正 ,国之蓍龟,民之父师。”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间世之英,国之蓍龟,人之典刑。”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为借鉴。《晋书·王鉴传》:“歷观古今拨乱之主,虽圣贤,未有高拱闲居,不劳而济者也。前鉴不远,可谓蓍龟。”《魏书·李彪传》:“是以 谈 迁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也。”

  • 基本含义
    指用蓍草和龟甲来占卜,比喻迷信的行为。
  • 详细解释
    蓍龟是中国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蓍草的形态和龟甲上的裂纹来预测吉凶。然而,蓍龟占卜的结果往往没有科学根据,只是迷信的一种表现。因此,“蓍龟”成语用来形容迷信的行为,不符合现代科学观念。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迷信行为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信迷信,要理性思考问题。
  • 故事起源
    据说,蓍草是中国古代占卜的工具,而龟甲则被认为是占卜的象征。蓍草的形态和龟甲上的裂纹被认为是天命的象征,因此人们通过观察它们来预测吉凶。然而,这种占卜方式没有科学依据,只是迷信的一种表现。因此,“蓍龟”成语形成了对迷信行为的批评和讽刺。
  • 成语结构
    蓍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整天迷信地研究蓍龟占卜,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准确的结果。2. 不要再相信那些无稽之谈,别再蒙在鼓里,别再搞蓍龟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蓍龟”与迷信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仔细观察蓍草和龟甲,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神秘的预测,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迷信行为。通过将“蓍龟”与迷信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迷信相关的成语,如“迷信盲目”、“无稽之谈”等,以增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相信蓍龟占卜,因为我相信科学。初中生:他整天迷信地研究蓍龟占卜,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准确的结果。高中生:别再相信那些无稽之谈,别再蒙在鼓里,别再搞蓍龟了。大学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摒弃迷信,不再相信蓍龟占卜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