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涂
tǎn tú
  • 拼 音:tǎn tú
  • 注 音:ㄊㄢˇ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坦途 ”。1.平坦的道路。《庄子·秋水》:“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説,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自説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緑駬。”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作堂名是是,自説行坦途。” 冯牧 《沿着澜沧江的激流》:“但是,前面也不是坦途,一座陡峭的石壁正笔立在急流冲去的方向。”
    (2).比喻顺利的形势或境况。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十:“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最初几天,他的冷枪不算得手,接着就跨入胜利的坦途,每天都可以打死一两个甚至两三个敌人。”

  • 基本含义
    形容心境舒畅,无愧于心。
  • 详细解释
    坦涂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坦荡,无愧于心。这个成语中的“坦”意为坦荡,毫无顾虑,没有隐瞒;“涂”意为内心无愧。坦涂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心地纯净,没有任何猜疑和欺骗,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都坦然无愧。
  • 使用场景
    坦涂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状态,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时,无愧于心,毫无负罪感。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行为光明磊落。
  • 故事起源
    关于坦涂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根据考证,坦涂成语最早见于《东观汉记·卷七·天文志》中的一句话:“汉宣帝时鲁人杜龛以坦涂不受。”据说杜龛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拒绝了一些来自官方的贿赂,因为他心地坦荡,无愧于心。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坦涂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坦涂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做事一向光明磊落,心地坦涂。2. 她一直保持着坦涂的心态,从不说谎。3. 面对挑战,他始终保持坦涂的态度。
  • 记忆技巧
    记忆坦涂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坦涂拆分为两个部分:坦和涂。坦可以联想到坦荡、坦白等含义,涂可以联想到无愧、无罪等含义。2. 将坦涂与一个你熟悉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他/她的心地坦荡,无愧于心的样子。
  • 延伸学习
    深入学习成语的起源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你可以阅读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成语,以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事情一向坦涂,从不撒谎。2. 中学生:他的心态很坦涂,从不为小事情烦恼。3.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坦涂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4. 成年人:他的坦涂品质让他在工作中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