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息
sū xī
  • 拼 音:sū xī
  • 注 音:ㄙㄨ ㄒ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 基本含义
    安静休息,放松身心
  • 详细解释
    苏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苏”表示安静、舒适,第二个字“息”表示停止、休息。苏息的基本含义是指放松身心,安静休息,摆脱繁忙和压力。
  • 使用场景
    苏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和休息。它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注意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关心。
  • 故事起源
    苏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故事讲述了庄子与他的学生到一座山上游玩,庄子告诉学生:“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可以在这里苏息片刻,放松身心。”从此,苏息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和放松。
  • 成语结构
    苏息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忙碌了一整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苏息片刻。2. 这个周末,我打算去乡间小屋苏息一下,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山景中,坐在靠近溪流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身心,享受宁静的时刻,这样就可以联想到苏息的含义。
  • 延伸学习
    苏息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学习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例如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如何运用苏息的概念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学后,我喜欢在家里苏息一会儿,然后再开始做作业。2. 初中生: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都很累,老师建议我们好好苏息一下,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3. 高中生:高考过后,我打算去海边旅行,放松身心,苏息片刻。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忙碌,但也要学会苏息,保持身心健康。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每天都要找时间苏息一下,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