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寒泼胡
qǐ hán pō hú
  • 拼 音:qǐ hán pō hú
  • 注 音:ㄑㄧˇ ㄏㄢˊ ㄆㄛ ㄏ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乞寒 ”。

  • 基本含义
    指乞讨寒衣的行为,形容人穷困潦倒,十分贫苦。
  • 详细解释
    乞寒泼胡起源于明代时期,胡人是指北方少数民族,泼胡则指的是向胡人乞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严寒冬天中四处乞讨寒衣的情景,表达了极度贫困的境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生活极度贫困,生活无着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乞讨或求助的行为。
  • 故事起源
    乞寒泼胡的故事源自明代的《金瓶梅》一书。书中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儿子,在寒冬中跪在路边乞讨寒衣。这个故事由此衍生出了成语“乞寒泼胡”。
  • 成语结构
    乞寒泼胡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乞”表示乞讨,寒”表示寒冷,“泼”表示向人乞讨,“胡”表示胡人,即北方少数民族。
  • 例句
    1. 他家境贫困,常年乞寒泼胡。2. 在那个贫困的地区,很多人只能乞寒泼胡过日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乞寒泼胡”与穷困潦倒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严寒冬天中四处乞讨寒衣的情景,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社会贫困现象的历史背景,可以进一步理解“乞寒泼胡”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很穷,每天乞寒泼胡过日子。2. 初中生:在那个贫困的地区,很多人只能乞寒泼胡,过着艰苦的生活。3. 高中生:这个家庭生活困苦,只能乞寒泼胡,勉强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