禳除
ráng chú
  • 拼 音:ráng chú
  • 注 音:ㄖㄤˊ ㄔ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祭神除灾。《旧唐书·德宗纪下》:“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汉 崇上巳, 晋 纪重阳。或説禳除,虽因旧俗,与众共乐,咸合当时。”《新五代史·汉臣传·李业》:“ 隐帝 召司天 赵延义 问禳除之法, 延义 对曰:‘臣职天象日时,察其变动,以考顺逆吉凶而已,禳除之事,非臣所知也。’”

  • 基本含义
    指祈求神灵除去灾害或疾病,使人民平安无事。
  • 详细解释
    禳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通过祈祷和祭祀神灵,以期神灵能够除去灾害或疾病,保佑人民平安无事。禳除这个词语后来也用来形容除去灾难、消除危险的行为。
  • 使用场景
    禳除常用于描述人们通过祈祷、祭祀等方式来消除灾祸、危险,保佑平安。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描述人们在面临困境时通过努力和祈祷来排除障碍,或者形容人们为了消除某种危险而采取行动。
  • 故事起源
    禳除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灾祸和疾病是由于神灵的不满或恶灵的侵扰所引起的,因此通过祭祀和祈祷来除去这些灾祸和疾病。禳除这个词语后来逐渐被引申为除去各种危险和困扰的行为。
  • 成语结构
    禳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禳”和“除”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禳”是动词,表示祭祀、祈祷;“除”是动词,表示除去、消除。
  • 例句
    1. 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希望能够禳除灾祸。2. 在遭受地震后,全国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禳除灾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记忆禳除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临灾祸或危险时,通过祭祀和祈祷来除去灾难,保佑平安。可以将这个场景形象地描绘在大脑中,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禳除相关的中国传统宗教和祭祀文化,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禳除仪式和习俗。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祈祷和祭祀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丰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学校举行了一次祈祷活动,希望能够禳除疫情。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每天都会祈祷,希望能够禳除困扰。3. 高中生:为了禳除灾难,我们组织了一次义务清理活动。4. 大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而不只是依靠祈祷来禳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