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拼音:shāng shuǐ bā jǐng
简介
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疆域志·艺文志》上,记载有景点的和时人吟咏“八景”的诗篇七十四首,反映了时人对乡土美的赞颂。
一、梧桐栖凤。老志书《古迹》篇载,“老城中心西侧有一高台名叫凤凰台。相传台畔有梧桐树。汉宣帝时黄霸为颍川守,凤栖于此”。清乾隆十二年,本县庠生陈大琳写诗云:
灵鸟出丹麓,胡为鸣颍川;
高梧堪托足,太守若为贤;
哕声今已邈,芳踪此相传;
旷怀千古事,重见在何年。
据史书载,黄霸字次公。阳夏(今太康)人,西汉宣帝时曾任颍川太守。他为官以宽和出名,后迁尚书直至丞相。颍川郡治所秦时在阳翟(今禹县),三国时迁长社(今许昌市)。商水处颍水南岸,秦称殷疆县属颍川郡。任官与栖凤是两码事,毫无因果关系。大概是出于仰慕所谓清官之意才有此说。
二、殷渡秋游。旧志书载:“县治东门外石桥处即古殷水。常于秋月,鼓棹东流,荷花袭裾,沙鸥翔集,爽气迎人,极清旷之雅致”。清乾隆时本县副楼贡生郭熙(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编修)写诗云:
盈盈秋水绕高城,缓棹中流浪不惊;
添得游人无限趣,澄波倒照晚霞明。
据记载,东关古溵水经过,寨海河很宽,石桥两侧有专供游乐的雇船。秋天气候宜人,水中有荷有菱,有鸟有鱼,岸边芦葺高瓜,岸上树木葱绿。从南寨海乘船穿桥而过,可通北关上岸,再登章华台游乐。所以诗句有“泛泛清凉日,登登旧楚台”。“沙洲惊宿鹭,水面起浮鸥”。“兰浆歌来杨柳月,锦帆棹向楚山云”。“超然尘世外,宛如五湖秋”等等诗句。
三、荒城夕照。旧志书载:“城西有楚怀王墓,高冢如山,雉堞(城墙上齿状矮墙)遥映返照,东窥草树离离。殊足豁人心目”。清乾隆十二年县训导吕一敬写诗云:“荒城临大道,返照射余辉;雉堞明初灿,楼台影渐微;牧童驱犊返,倦鸟戴霞归;不觉烟光暮,山风冷浸衣”。
四、银杏蟠龙。旧志载:“城南东岳庙有银杏一株,枯干不朽,不知何时植也。明太祖北征止此树下跸树(一足蹬树),足迹深寸许,至今不泯”。清乾隆时知县张崇朴观后诗云:
鸭脚无枝老干遒,不知经历几多秋;
争传玉辇当时过,还看足痕今尚留。
蟠曲不随风雨萎,虬龙空与栋梁侔,
金銮去后无消息,存得枯枝说未休。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他出身贫农,少时当过和尚,后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逐步掌握了兵权。后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军力,杀死了红巾军首领韩林儿,公元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同年北征,攻克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北征确有此事,是否在商水驻跸银杏树就是传说了。传说多有讹误,既有此事足力也不会入木过寸。诗中“鸭脚”谓银杏树别称,因叶似鸭掌故名。驻跸指帝王途中停留时一足登树。
五、章华遗址。旧志载:“城北二里许,春秋襄公十七年楚灵王筑章华台,享诸候以落之即此”。又说:“此盖小章华云”。清乾隆时本县监生王梦桃有诗云:“高台映北郭,其道楚风奢;遥想绮罗队,空留翠柳遮”。
今考,章华台乃楚王建造的离宫。战国以前,楚境内章华台为名的离宫有四处。其中有两处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古华容城和沙市;一处在今安徽省亳县的古城父;一处在今河南商水。最有名的楚离宫是古华容章华台,台高十丈,上筑细腰宫,宏伟华丽。“享诸侯以落之”是显示其霸主地位。旧志说春秋襄公十七年(前556年)楚灵王筑章华台“。显然有误,指商水章华台尤为讹传。据查对古籍《春秋》,襄公十七年为楚康王四年,楚灵王还不在位。康王驾崩,传帝位于其子郏敖。楚灵王是共王的次子,名围,是郏敖的季父,因郏敖年幼,代为掌兵权。敖四年(公元前541年),灵王以探病为名缢死郏敖才登上王位。据《春秋》,楚灵王筑华容章华台是公元前535年,春秋昭公七年(见《春秋》卷二十一)。商水的章华台,按《辞海》为战国时楚顷襄王所筑。战国时秦国日益强大,楚顷襄王之父楚怀王,两次败于秦,公元前299年入秦被扣死于秦。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都纪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被秦军攻破后迁都于陈(今淮阳)。楚顷襄王好台榭,仿其先祖楚灵王筑章华台游乐离宫于今之商水。据旧志古臧冈坡称为北湖,与颍水相连,章华台位于北湖之阳。台上建筑已无考,诗中之述多讹附于华容章华台之胜,难于值信。
六、乌沟夜月。旧志载:“乌沟河在县治东北八里许,村屋稠密,云树参差,月夜游此,清幽如画。中曰光武尝黑夜寻马至此,迷不识路,俄而天大明朗,如月光然”。土人立庙祀之,谓之曰“失马庙”。清乾隆间本县庠生陈大琳有诗云:“闻来赤符裔,曾从此处过,路迷天乍晦,云静月偏多;岸柳摇清影,林风皱绿波,水轮如有意,万里照山河”。
光武即后汉的建立者刘秀,字文叔,蔡阳(今湖北枣阳)人,西汉皇族后裔。王莽新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他同其兄刘寅起兵加入了绿林起义军,以复汉制为号召,取得豪绅地主的支持。又镇压收编了铜马起义军。壮大了兵力,推翻王莽政权后于公元25年称帝。后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统一中国。我县民间流传很多“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多无历史根据。刘秀乌沟寻马迷路,黑夜突然明朗,亦属传说。诗中赤符裔指刘秀,传说前汉创立者刘邦之母与赤龙会生邦,邦为赤龙之子,刘秀是刘邦的后裔。水轮指明月。
七、白帝清风。旧志载:“白帝台,县治西北三十里,相传即汉高帝斩白蛇处,至今四季风常清凉”。清乾隆时本县人王挺写诗云:“清风袭古道,曾记驻君銮,古碣荒村断,平沙汉迹残;勒总凭壮魄,斩虺负峨冠,凛凛千秋后,犹余剑气寒”。
白帝台在今邓城西白地村。传说是汉高祖刘邦起义后斩白蛇处。据《汉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颁诏,令各郡县遣送在押罪犯西去骊山,添筑秦始皇陵墓。当时沛县(刘邦家乡,今属江苏)接诏书后,派刘邦押送犯人前往。中途犯人逃跑半数,余十多人畏死交心起事,往芒砀山(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避难,途中杀死一大蛇,传说是白帝化蛇当道,此本属编造,说在我县境内,怕亦属讹传。
八、焦寨晴烟。旧志载:“焦寨寺,县治西南五十里,宋将焦赞屯兵处。林木蓊郁,虽天气晴明,常如烟云缭绕。”清乾隆间本县贡生郭熙写诗云:“云树参差谈晚烟,不知驻军在何年;而今为访屯兵处,细柳盈盈漾缘天。”
焦寨秦置县时属阳城县。汉宣帝时曾封刘德为阳城侯。古有寺庙,风景幽雅,游人不绝。
焦赞不见正史,是传说故事中杨延昭(六郎)收编的一名部将。宋时焦姓武官有焦继勋,宋初为武卫上将军。其子焦守节,宋真宗咸平年间任兵马督监,后迁神武大将军。屯兵驻军防守,在无战事时,士兵种田自给叫军屯,或叫屯田。这种养兵办法,始于西汉,历代沿用。宋时在焦寨屯兵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