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薄
mí báo
  • 拼 音:mí báo
  • 注 音:ㄇㄧˊ ㄅ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人心不古,风俗浇薄。《汉书·董仲舒传》:“愍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 颜师古 注:“靡,散也;薄,轻也。” 汉 王充 《论衡·非韩》:“以为世衰事变,民心靡薄,故作法术,专意於刑也。”
    (2).侈靡轻薄。 明 文徵明 《正始堂记》:“然而人繁物阜,浸入靡薄,惧不可以训,乃作 正始 之堂,所以示肃中闺,而式于百度也。”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德败坏、道德沦丧,指人的行为不正派,没有原则和底线。
  • 详细解释
    靡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靡”意为放纵、堕落,“薄”意为浅薄、肤浅。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品德败坏、道德沦丧,指人的行为不正派,没有原则和底线。靡薄一词常用来批评那些追求享乐、追求虚荣、不负责任的人。
  • 使用场景
    靡薄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行为或态度的不端正,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警示。例如,在社会道德败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靡薄来形容那些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的人;在个人生活中,可以使用靡薄来指责那些追求享乐、沉迷于虚荣的人。
  • 故事起源
    靡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中,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后来,这句话被解释为“季文子思考了三次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再多思考一次就更好了。’”。后来,人们将“再思”解释为“三思”,并将“再斯可矣”解释为“再多一次就更好了”。最终,这个成语演变为了形容人的品德败坏、道德沦丧的意思。
  • 成语结构
    靡薄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行为靡薄,完全没有道德底线。2. 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靡薄之风盛行。3. 这个人靡薄无耻,不值得信任。
  • 记忆技巧
    记忆靡薄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靡薄”拆分成两个部分:“靡”和“薄”。可以将“靡”理解为放纵、堕落,将“薄”理解为浅薄、肤浅。通过理解这两个部分的含义,可以更好地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2. 可以尝试将“靡薄”与一些具体的行为或态度联系起来,例如追求享乐、追求虚荣、不负责任等,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有关“靡薄”的知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阅读《论语·季氏》中关于靡薄的原文和注释,了解成语起源。2. 查阅相关的词典或辞典,深入了解“靡薄”的各种解释和用法。3. 阅读相关的文章、新闻报道或故事,了解不同场景下使用“靡薄”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靡薄,不值得我们学习。2. 初中生:在网络时代,我们要警惕靡薄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3. 高中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靡薄之风所左右。4.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远离靡薄之人,保持纯洁的友谊。5. 成年人:社会道德沦丧,靡薄之风盛行,我们要坚守原则,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