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捺
huǒ nà
  • 拼 音:huǒ nà
  • 注 音:ㄏㄨㄛˇ ㄣ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火捺纹 ”。 广东 端溪 砚石的一种纹理,称“火捺纹”。因亦以为品种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端石》:“﹝端石﹞凡十餘种,其火捺以紫气奔而迴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轮若金钱者。”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峡石矿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

  • 基本含义
    形容火势猛烈,迅速蔓延。
  • 详细解释
    火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火”指火焰,表示火势;“捺”指用力按下,表示迅速蔓延。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的情况。
  • 使用场景
    火捺常用于描述火势迅猛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事物迅速发展、迅速传播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疾病的蔓延、舆论的传播、信息的迅速流传等。
  • 故事起源
    关于火捺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成语的结构推测其含义。火捺的“火”字表示火势猛烈,“捺”字表示迅速蔓延。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于火势迅猛、迅速蔓延的现象,比如山火、火灾等。
  • 成语结构
    火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火”作为主语,表示火势的猛烈;“捺”作为动词,表示迅速蔓延。
  • 例句
    1. 这场火灾火捺般地蔓延,不一会儿就烧毁了整个建筑。2. 疫情火捺般地蔓延,迅速影响了整个城市。3. 这个消息火捺一样地传遍了整个网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火捺这个成语。想象火焰猛烈燃烧的场景,同时想象火势迅速蔓延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火捺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火有关的成语,比如火眼金睛、火烧眉毛等,可以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火捺的山火把整个森林都烧了。2. 初中生:这个传言火捺般地传遍了学校,大家都在议论纷纷。3. 高中生:这场疫情火捺一样地蔓延,迅速影响了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