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shōu tǎng
- 注 音:ㄕㄡ ㄊㄤˇ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收孥 ”。
-
- 基本含义
- 指贪污受贿、私自收取钱财。
-
- 详细解释
- 收帑是一个贬义词语,形容官员或其他人员以职务之便,非法收取财物。帑,本意为古代官府的库藏,这里指财物。收帑的行为是违法的,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
- 使用场景
- 收帑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等负面情况。可以用于写作、演讲、新闻报道等场合。
-
- 故事起源
- 收帑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谏庐山书》中,后来成为普通话中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贪污腐败的情况。
-
- 成语结构
- 收帑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收”和名词“帑”组成。
-
- 例句
- 1. 这位官员因为收帑被查处,最后被判刑十年。2. 媒体曝光了一起涉及高官的收帑案件。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收取财物时,藏在自己的帑中,然后被揭发。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反腐败、廉政建设的知识,加深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班长收帑了同学们的零食。2. 初中生: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揭露了一起官员收帑的案件。3. 高中生:老师在课上讲解了官员收帑的危害,提醒我们要警惕腐败现象。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反腐败的行动中,杜绝任何收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