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涛
kuáng tāo
  • 拼 音:kuáng tāo
  • 注 音:ㄎㄨㄤˊ ㄊ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狂涛 kuángtāo
    [very high sea] 汹涌的波涛,比喻浩大的声势
    狂涛怒浪

  • 详细解释

    (1).汹涌的波涛。 五代 齐己 《观李琼处士画海涛》诗:“巨鼇转侧长鰌翻,狂涛颠浪高漫漫。”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词:“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就这样她跑到了海边,毫没有顾惜地纵身扑向了怪啸着的狂涛巨浪。”
    (2).喻祸乱。 明 黄道周 《漳郡寇退寄候刘远予明府》诗之二:“名贤良不负,半壁倚长城。能使狂涛退,遂闻溟海清。”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
    (3).喻险境。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耶彼策 曰:‘汝得救孺子众!汝以为脱身狂涛,获天幸歟!’”
    (4).喻澎湃的思潮。 姚雪垠 《言志篇》:“停笔时抛激动泪,狂涛迭起砚池中。”

  • 基本含义
    形容波涛汹涌、浩荡无边的景象或力量。
  • 详细解释
    狂涛一词形容海洋波浪的浩大磅礴,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巨大而猛烈的力量或景象。它表达了力量强大、气势磅礴的意义。
  • 使用场景
    狂涛常用于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如狂涛般的海浪、狂涛般的风暴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激动或行动迅猛,如狂涛般的行动、狂涛般的怒吼等。
  • 故事起源
    狂涛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当时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征战中,曾经亲自率领大军渡过狂涛汹涌的黄河,以此来形容他的军队浩大且勇猛。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巨大而猛烈的力量或景象的成语。
  • 成语结构
    狂涛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狂”和名词“涛”组成。
  • 例句
    1. 海上狂涛使得船只难以航行。2. 这个城市正在经历一场狂涛般的经济发展。3. 他的怒吼声如狂涛一般,震撼全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狂涛”与海洋中汹涌澎湃的浪潮形象联系起来,想象海浪翻滚、声势浩大的景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自然景象相关的成语,如“山高水长”、“风雨如晦”等,以扩展你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海边的狂涛声非常吓人。2. 初中生:他的怒吼声如同狂涛一般,把整个教室都震得响起来。3. 高中生:经历了一场狂涛般的考试后,我感到筋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