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正
jī zhèng
  • 拼 音:jī zhèng
  • 注 音:ㄐㄧ ㄓ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纠正。《后汉书·班彪传》:“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隋书·经籍志二》:“至 后汉 扶风 班彪 ,缀后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三经辨》:“ 杨中立 著《三经义辨》,以讥正 王氏 ,当矣,然不作可也。”

  • 基本含义
    讥正指嘲笑和批评正直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讥正是由“讥笑”和“正直”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讥笑是指嘲笑、嘲讽,正直则是指行为端正、诚实守信。讥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嘲笑和批评那些正直的人或事物,暗示了一种讽刺和反讽的意味。
  • 使用场景
    讥正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低那些过于正直、不合群或者与他人意见不合的人。它可以用于讽刺和批评某人的行为、态度或观点。在讨论或评论某人的时候,使用讥正可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或者对其行为的不赞同。
  • 故事起源
    讥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据记载,当时有一个名叫子产的人,他非常正直,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然而,他的正直被其他人嘲笑和批评,认为他过于刚正不阿。因此,人们用“讥正”来形容嘲笑和批评正直的人。
  • 成语结构
    成语“讥正”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讥”和“正”。
  • 例句
    1. 他一向讥正别人,却从来不检视自己的错误。2. 不要讥正别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讥正”。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其他人嘲笑和批评,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正直。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讥正”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讥笑”、“正直”等。了解这些相关的词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讥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讥正了那个不守规矩的同学。2. 初中生:她受到同学的讥正,因为她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3. 高中生:他的讥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因为他说出了大家心中的真实想法。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一名领导者,他必须能够承受来自他人的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