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鸡
lián jī
  • 拼 音:lián jī
  • 注 音:ㄌㄧㄢˊ ㄐ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连鷄 ”。 1.缚在一起的鸡。喻群雄相互牵掣,不能一致行动。《战国策·秦策一》:“诸侯不可一,犹连鷄之不能俱上於栖之明矣。” 鲍彪 注:“连谓绳繫之。”《后汉书·吕布传》:“﹝ 陈珪 ﹞曰:‘ 暹 奉 与 术 ,卒合之师耳。谋无素定,不能相维。子 登 策之,比于连鸡,埶不俱栖,立可离也。’”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 齐相 , 晋文 之伯也,始若胶附,终若冰拆,岂连鸡不能俱止于栖而已哉!”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 江 湘 千里,曾无空垒,东南羣帅,惟知奔命,虽犬牙相错,而连鸡不飞。”
    (2).指联盟。《隋书·高祖纪上》:“ 青 土连率,跨据东 秦 ,藉负海之饶,倚连山之险,望三辅而将逐鹿,指六国而愿连鸡。”《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昨者,比欲西取 太原 ,断其归路,然后东收 镇 冀 ,解彼连鷄,止於旬时,再清 河朔 。”

  • 基本含义
    连续不断地捕捉小动物
  • 详细解释
    连鸡是一个描述连续不断地捕捉小动物的成语。其中,“连”表示不间断,连续的意思;“鸡”指的是小动物,一般是指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不停地捕捉小动物的形态。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勤奋、努力不懈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努力。
  • 故事起源
    关于连鸡成语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吃鸡肉,他觉得自己能连续不断地捕捉到鸡,于是就用“连鸡”来形容他的捕鸡能力。另一种说法是:连鸡最早出现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描述了鲁国周公在治理国家时勤奋努力的形象。
  • 成语结构
    连 + 鸡
  • 例句
    1. 他连鸡般地工作了整整一个晚上。2. 她连鸡般地学习,每天都要看很多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连鸡”形象化,想象一个人不停地追捕小鸡的场景,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连猪都能上树”、“连蚂蚁都能拖动骆驼”等,来扩大对比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连鸡般地写作业,从不拖延。2. 初中生:她连鸡般地练习钢琴,每天都要坚持两个小时。3. 高中生:他连鸡般地备战高考,每天都在复习。4. 大学生:她连鸡般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积极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5. 成人:他连鸡般地工作,每天都加班到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