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
míng zhū
  • 拼 音:míng zhū
  • 注 音:ㄇㄧㄥˊ ㄓ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构成]
    偏正式:明(珠

  • 英文翻译

    1.bright pearl; jewel

  • 详细解释

    ◎ 明珠 míngzhū
    [pearl]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1).光泽晶莹的珍珠。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新唐书·薛收传》:“明珠兼乘,未若一言。”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 汉 求明珠, 吴 征大象,中原人历来总到 广东 去刮宝贝。”
    (2).比喻忠良的人。《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璣之坚藏。” 王逸 注:“言忠良弃捐,谗佞珍用也。”
    (3).比喻可宝贵的事物。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 汀 诗九十六字。”此谓 卢汀 诗字字似明珠。 朱德 《和董老过春节诗》:“座中邀远客,杯下吐明珠。”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三七山漆和田漆》:“最近我对于三七感到特别的兴趣。它出产于 云南 等地,可以算是中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4).道教谓眼睛。《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梁丘子 注:“明珠,目也。”

  • 基本含义
    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 详细解释
    明珠原指明亮的珍珠,象征宝贵的东西。在成语中,明珠常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的人才或物品。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才出众、非常宝贵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才华或珍惜某物的重要性。
  • 故事起源
    明珠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史记》中的一个故事。据说,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非常喜欢玩弄珍珠,但他的珍珠却总是不够明亮。有一天,齐宣王听说有一位名叫卫青的将军非常英勇,便特地邀请他前来。卫青到了后,齐宣王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称他为"明珠",意思是他就像一颗明亮的珍珠一样宝贵。
  • 成语结构
    主语+如明珠
  • 例句
    1. 他是我们公司的明珠,才华出众。2. 这个成果是我们团队的明珠,值得珍惜。3. 她的美丽和智慧使她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明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明亮的珠宝相联想,将明珠与宝贵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明亮的珍珠代表着非常宝贵的人才或物品。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珍珠相关的成语,如“珠联璧合”、“珠光宝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明珠,教我们学习知识。2. 小学生:我的朋友小明是我们班级的明珠,他擅长数学和英语。3. 初中生: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真是一本明珠,我会好好珍惜它。4. 高中生:这篇文章真是一篇明珠,字字珠玑,让人读后受益匪浅。5. 大学生:这个实习机会对我来说是一颗明珠,我会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