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藐
miǎo miǎo
  • 拼 音:miǎo miǎo
  • 注 音:ㄇㄧㄠˇ ㄇㄧ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幼小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
    (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 孙中山 《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
    (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 申伯 。” 毛 传:“藐藐,美貌。”
    (4).高貌;高远貌。藐,通“ 邈 ”。《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晋 左思 《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 反义词

    谆谆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微小、轻微,不值一提。
  • 详细解释
    藐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微小、轻微,不值一提。它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非常低微,无足轻重。该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事物微不足道、微小不重要的含义。
  • 使用场景
    藐藐这个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用来形容事物微不足道、微小不重要。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成就、贡献或能力非常有限,也可以用于指代某个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非常低微。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能力时,可以说他的才华藐藐;在形容一个事件的重要性时,可以说这个事件微不足道。
  • 故事起源
    藐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大宗师》一章中,其中有一句话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中的“智慧出,有大伪”一句,被解释为“智慧越多,越容易产生欺骗、伪装的行为”。后来,人们将其中的“智慧出”一词改为“藐藐”,用来形容事物微小、轻微,不值一提。
  • 成语结构
    藐藐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藐”字组成的成语,表示事物微小、轻微。
  • 例句
    1. 他的贡献实在是藐藐可忽。2. 这个问题对于整个计划来说是藐藐的。3. 他的才华藐藐,无法与大师相比。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藐藐”与“微不足道”、“微小不重要”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藐藐”相关的成语,如“藐视”、“藐小”等,扩展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这个问题藐藐可忽,不需要太在意。2. 初中生:他的成绩藐藐不足道,无法进入优秀班级。3. 高中生:这个问题在整个项目中的重要性是藐藐的,不值得过多关注。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藐藐可忽,对学术界的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