纩衣
kuàng yī
  • 拼 音:kuàng yī
  • 注 音:ㄎㄨㄤˋ 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充以绵絮之衣。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冬不纊衣,夏不汗体。”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开元宫人》:“ 开元 中,赐边军纊衣,製於宫中。”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寄诗》:“这是边军的纊衣。”

  • 基本含义
    指女子丧服。
  • 详细解释
    纩衣是指女子丧服,是古代妇女丧礼中的一种服饰。它由黑色的丧服织成,通常用来表达对亲人逝去的哀悼之情。
  • 使用场景
    纩衣一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女子丧服的悲凉和哀思。在现代生活中,纩衣的使用场景较少,但仍可用于形容女子丧失亲人后的悲伤和哀痛。
  • 故事起源
    纩衣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攻》中:“纩纩者蚕,绩之萁,未见君子,憔悴如也。”这里的“纩纩”指的就是纩衣。后来,纩衣成为了形容女子丧服的词语。
  • 成语结构
    纩衣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她穿着纩衣站在灵堂前,泪水滑落在黑色的服装上。2. 他看到她穿着纩衣,眼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纩衣”与“丧衣”进行联想,因为纩衣是女子丧服的一种。可以使用记忆方法,如画面联想法,将纩衣穿在女子身上的形象与悲伤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丧服相关的成语,如“孝服”、“白发苍苍”等,了解更多关于丧礼和哀悼的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穿着纩衣去参加祖父的葬礼。2. 初中生:她的母亲去世后,她整天穿着纩衣,看起来很憔悴。3. 高中生:小说中的女主角在失去亲人后,穿着纩衣度过了漫长的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