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
lì xī
  • 拼 音:lì xī
  • 注 音:ㄌㄧˋ ㄒ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区别于‘本金’)。
    [构成]
    并列式:利+息
    [例句]
    降低利息。(作宾语)

  • 近义词

    利钱、息金

  • 反义词

    本金、本钱

  • 详细解释

    ◎ 利息 lìxī
    (1) [interest]∶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钱
    公债利息
    (2) [property;belongings]∶财物
    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水浒传》
    (3) [gain]∶收益
    到了乡下,连那叶子也不白扔。那一桩不是利息。——《儿女英雄传》
    (1).贷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汉书·谷永传》“为人起债分利受谢” 唐 颜师古 注:“言富贾有钱,假託其名,代之为主,放与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司马温公 《救荒疏》谓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历,听其举贷,量出利息,候丰熟日,官为收索。” 茅盾 《林家铺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 林先生 的铺里,按月来取三块钱的利息。”
    (2).收益;收入。《北史·恩幸传·刘腾》:“公私属请,唯在财货,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获,剥削六镇,交通底市,岁入利息以巨万计。” 唐 沉亚之 《临泾城碑》:“ 临涇 地扼 洛口 ,其地絶饶利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他的油比别人分外容易出脱。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喫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

  • 基本含义
    指借贷关系中的利益或利益所带来的回报。
  • 详细解释
    利息一词源自于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借贷关系,表示借贷双方在财务交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利息通常是指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额外费用,以回报贷款人提供资金的风险和机会成本。利息也可指投资者从投资中获得的回报。它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金融交易和资本运作的核心概念之一。
  • 使用场景
    利息一词常用于描述金融领域的借贷、投资和理财等活动。它可以用来讨论贷款利率、投资回报率、存款利息等。此外,利息也可以引申为其他方面的利益或回报,如人际关系中的互惠互利、商业交易中的利益分配等。
  • 故事起源
    利息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借贷关系。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需要借贷他人的财物来满足生活和经营需求。借贷关系中,贷款人提供资金,借款人则支付利息作为回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利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概念。
  • 成语结构
    利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利”和“息”。
  • 例句
    1. 他通过投资股票赚取了丰厚的利息。2. 银行向他提供了低利息的贷款。3. 这家公司的利息率很高,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利息”:1. 利息是金融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可以与金钱、投资、贷款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2. 将“利息”拆分成两个部分,“利”和“息”,分别表示利益和回报,通过理解这两个部分的含义来记忆整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融领域的词汇和概念,如利率、股票、投资组合等,以加深对利息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零花钱存进银行,每个月都能获得一些利息。2. 初中生:我爸爸说要买房子需要贷款,但是要注意利息的问题。3. 高中生:我在股市投资赚了很多利息,可以用来支付大学学费。4. 大学生:我正在学习投资理财,希望能通过投资获得更多利息。5. 成年人:我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增加我的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