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
shī àn
  • 拼 音:shī àn
  • 注 音:ㄕㄧ 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 宋 熙宁 九年(公元1076年), 苏轼 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臺诗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驀地狱成诗案,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 基本含义
    指写诗作词的地方,也比喻文人墨客聚集的场所。
  • 详细解释
    诗案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诗指的是文人所写的诗歌,案指的是写字的桌子。诗案原本指的是写诗作词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比喻聚集文人墨客的场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创作诗歌、交流思想的情景。
  • 使用场景
    诗案一词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可以用于描述文学沙龙、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场合。也可以用于形容文人之间的交流、创作和互相启发的情景。
  • 故事起源
    《明史·王守仁传》中有一段记载,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荆州任职时,曾经邀请了一些文人墨客到他的诗案上相聚,共同创作诗歌。这个故事成为了“诗案”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名词+名词
  • 例句
    1. 今天的诗社聚会就像一场盛大的诗案,各位文人墨客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2. 这个文学沙龙是一个真正的诗案,让我们共同分享文学的魅力。
  • 记忆技巧
    将“诗案”想象成一个桌子上放满了诗歌,文人墨客们围坐在桌子旁创作和交流,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文学史的知识,学习著名文人墨客的作品和他们的交流互动。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和文化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诗社的诗案上,我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2. 初中生:在文学社团的诗案上,我们一起创作了一本诗集。3. 高中生:参加了一个诗歌比赛,我跟其他的文学爱好者们在诗案上互相交流创作经验。4. 大学生:在学校的诗社活动中,我们经常举行诗案聚会,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思考。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