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圣
máng shèng
  • 拼 音:máng shèng
  • 注 音:ㄇㄤˊ ㄕ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双目失明的 唐 代圣僧 鉴真 和尚。 赵朴初 《河原崎长十郎先生自广州来书奉答》诗:“忆君十年前,絶艺演盲圣。倾倒两邦人,至情与至性。”自注:“ 鉴真 和上东渡,五次航海失败,第六次成功到日时,双目已失明,后人称为盲圣。”

  • 基本含义
    指盲目自信,自以为是的人。
  • 详细解释
    盲圣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庄子的智者,他在一次与另一位智者列子的辩论中,以自己的智慧和见解自居,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圣人。然而,当他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一位盲人时,盲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让庄子感到震惊。从此以后,庄子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和不足之处,因此,盲圣成为了指那些盲目自信、自以为是的人。
  • 使用场景
    盲圣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却缺乏实际能力和见识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形容那些自负而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的人,或者那些自命不凡却缺乏实际能力的人。
  • 故事起源
    盲圣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和列子的辩论。庄子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圣人,但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一位盲人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盲点,从而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性。
  • 成语结构
    盲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盲”表示盲目,指看不见的意思;“圣”表示智者,指智慧和见识。
  • 例句
    1. 他总是自以为是,不听取别人的建议,真是个盲圣。2. 这个盲圣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却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盲圣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盲目自信的人戴着圣人的光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盲圣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和列子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点也不懂数学,却自以为是数学小天才,真是个盲圣。2. 初中生:他总是自以为是,不听老师的建议,真是个盲圣。3. 高中生:他以为自己很有才华,但实际上只是个盲圣而已。4. 大学生:他总是自负地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但实际上只是个盲圣。5. 成年人:他总是自以为是,不肯听取他人的意见,真是个盲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