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贼
móu zéi
  • 拼 音:móu zéi
  • 注 音:ㄇㄡˊ ㄗㄟ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 基本含义
    指心怀不轨、心狠手辣的坏人。
  • 详细解释
    蝥贼是由“蝥”和“贼”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蝥是一种昆虫,外形凶猛,具有剧毒,常用来比喻凶狠狡诈的人。贼指偷盗之人。蝥贼合在一起,表示心狠手辣、凶狠狡诈的坏人。
  • 使用场景
    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不顾道德的人。可以用于描写社会上的坏人、恶棍、歹徒等。
  •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中有这样的记载:“蝥贼之心,日益衰也。”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道理:心狠手辣的人,心灵逐渐变得贫乏、衰弱。而成语“蝥贼”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蝥贼。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蝥贼,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蝥虫的凶猛外形和剧毒来记忆这个成语,并结合“贼”的意思,联想到心狠手辣的坏人。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蝥贼”相关的成语,如“蝉联”、“蝉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蝥贼,老师说他经常偷别人的东西。2. 初中生:这个电影里有个蝥贼角色,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3. 高中生:在这个社会上,还是要警惕那些蝥贼,保护好自己的利益。4. 大学生:社会上的蝥贼很多,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