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
tōng jì
  • 拼 音:tōng jì
  • 注 音:ㄊㄨㄙ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开朗豁达。《世说新语·任诞》“ 祖车骑 过 江 时”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性通济,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 待之皆如子弟。”《晋书·贺循传》:“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沉》:“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

  • 基本含义
    通达、畅通无阻
  • 详细解释
    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交流畅通无阻,也指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顺利、无碍。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交通畅通、信息流通、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顺利的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里仁》中的一句话:“通则不病,言则不愚”。后来,人们将“通则不病,言则不愚”简化为“通则不病”,引申为“通则不阻”,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通济”。
  • 成语结构
    通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通”是动词,表示通达、畅通,而“济”是动词,表示帮助、救济。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畅通无阻。
  • 例句
    1. 交通通畅,出行十分方便。2. 他的社交能力很强,人际关系总是通济。3. 这个公司的信息流通很快,决策高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通济”与“通行无阻”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交通、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相关的成语,如“畅通无阻”、“和谐共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大家都通济。2. 初中生: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很通济,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3. 高中生:在社会交往中,与人相处要善于沟通,才能使人际关系通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