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头
kòu tóu
  • 拼 音:kòu tóu
  • 注 音:ㄎㄡˋ ㄊ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叩头,磕头。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夫人之扣头,痛者血流,虽忿恨惶恐,无碎首者。”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一:“惟有发书之日,西向再拜,扣头默祷,庶几区区丹诚,可以感动万一也。” 明 祝允明 《前闻记·戏语得妇》:“壻扣头谢罪,共述往语。”
    (2).折扣额。指打折扣时扣除的金额。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放债起利加二加三加四并京债》:“至近代京债之例,富人挟貲往京师,遇月选官之不能出京者,量其地之远近,缺之丰嗇,或七八十两作百两,谓之扣头;甚至有四扣五扣者,其取利最重。”《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多一个经手,就多一个扣头,一层一层的剥削了去。” 老舍 《上任》:“买东西有扣头。”

  • 近义词

    折扣

  • 英文翻译

    1.discounted sum

  • 基本含义
    指隐藏或掩盖真相,不敢或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 详细解释
    成语“扣头”源于古代的一种犯人刑罚方式,被罪犯以头部朝下悬挂,以致其面部被遮盖,无法直接面对他人。因此,“扣头”在现代汉语中指隐瞒真相,不敢或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在言谈行为中回避真相、遮掩事实、含糊其辞或有意模棱两可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成语“扣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方式。在古代,当有罪的犯人被判刑后,有时会采用一种名为“扣头”的刑罚方式。犯人被绑在一个头朝下悬挂的木架上,面部被遮盖,无法直接面对他人。这种刑罚方式旨在让犯人感到耻辱和羞耻,同时也起到威慑作用。由于这种刑罚方式的特殊性,人们就用“扣头”来比喻隐瞒真相、回避直接表达的行为。
  • 成语结构
    动宾短语。
  • 例句
    1. 他总是在回答问题时扣头,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2. 她经常扣头回避我们的问题,让我们感到很困惑。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犯人被绑在头朝下悬挂的木架上,面部被遮盖,无法直接面对他人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表达直接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等,以扩展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弟弟考试没考好,回家扣头不敢告诉妈妈。2. 小学生:老师问我为什么迟到了,我扣头说是路上堵车了。3. 初中生:同学们问我为什么没参加聚会,我扣头说有事情不能去。4. 高中生:面试官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扣头回答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理由。5. 大学生:老板问我为什么迟到了,我只好扣头说交通堵塞。希望以上关于“扣头”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