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拘
jū jū
  • 拼 音:jū jū
  • 注 音:ㄐㄨ ㄐ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拘挛不伸貌。一说美好貌。《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成玄英 疏:“拘拘,挛缩不申之貌也。” 陆德明 释文:“拘拘, 郭 音驹, 司马 云‘体拘挛也’; 王 云‘不申也’。”《淮南子·精神训》:“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 高诱 注:“拘拘,好貌。” 清 史梦兰 《迭雅》卷六:“拘拘,美好也。”
    (2).拘泥貌。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今子曰:‘我不能翦翦拘拘,以同世取荣。’吾岂教子为翦翦拘拘哉!”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今何如时,尚拘拘孑孑於资格之末!” 元 吴澄 《送人游武昌》诗:“丈夫落落志四海,俗士拘拘守一途。”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九章一:“且 迁 ( 司马迁 )之采用诸书,并不拘拘于采用原文。有古文不可通于今者,则改之。”
    (3).自适貌。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孔雀生高山乔木之上,人探其雏育之,喜卧沙中,以沙自浴,拘拘自适。”
    (4).跳动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把不定心中拘拘地跳,眼睁得七角八角,两箇将军近不得其脚。”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盼家门咫尺似天遥,好教我这会儿心焦,按不住小鹿儿拘拘地跳,端的是最难熬。”
    勤劳貌。 唐 陆龟蒙 《祝牛宫辞》:“老农拘拘,度地不亩。东西几得,七举其武。”

  • 基本含义
    形容言行拘束,不自然。
  • 详细解释
    拘拘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拘束、不自然。拘拘的人在言谈举止上过分拘谨,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给人一种拘束和不舒服的感觉。
  • 使用场景
    拘拘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分拘谨、不自然。例如在面试、公开演讲或重要场合中,人们可能会感到紧张而表现拘束。
  • 故事起源
    拘拘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拘彼东门深夜,有女初长成。兔丝两结发,凤眼半含莲。修眉入画楼,脱袖脱罗衫。蔡琰、妾似,一寸相思一寸灰。”其中的“拘彼东门深夜,有女初长成”一句中的“拘”字,原意是指女子被困在东门深夜无法出去。后来,人们将“拘”字引申为言行拘束、不自然的意思。
  • 成语结构
    拘拘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成语,表示程度加强。
  • 例句
    1. 他在公众场合总是拘拘的,不敢放松自己。2. 她的言谈举止一直很拘拘,让人感到有些窘迫。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拘束”或“拘谨”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记忆。拘拘的人就像被束缚住一样,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
  • 延伸学习
    拘拘是一个形容词,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行举止。在学习中,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拘束”、“拘谨”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演讲比赛中表现得很拘拘,没有自信。2. 初中生:她的言谈举止总是拘拘的,不太适应新环境。3. 高中生:考试前,他变得非常拘拘,整天紧张不安。4. 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他总是拘拘的,不太擅长与陌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