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语
lè yǔ
  • 拼 音:lè yǔ
  • 注 音:ㄌㄜˋ ㄧ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乐歌的理论。《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郑玄 注:“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剴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盖有韵之文多矣。”
    (2).文体名。 宋 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优词乐语,前辈以为文章餘事,然鲜能得体。”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 纯仁 属撰乐语, 浩 辞。 纯仁 曰:‘翰林学士亦为之。’ 浩 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五言乐语,歌咏五德之言也。乐语,所歌之文词。”

  • 基本含义
    指善于言谈,能言善辩的人。
  • 详细解释
    乐语是由“乐”和“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原本指善于言谈的人。乐,意为善于,擅长;语,意为言谈,辩论。乐语形容一个人口才好,能够用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辩论和交流。
  • 使用场景
    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口才好,善于辩论和交流。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口才和辩才。
  • 故事起源
    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名叫子罕的人,他口才非常出众,善于言辞,能够用自己的辩论技巧征服对手。因此,人们用“乐语”来形容他的口才。
  • 成语结构
    乐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乐”和“语”。
  • 例句
    1. 他是一个乐语之才,每次演讲都能够征服观众。2. 她的乐语让她在辩论比赛中脱颖而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乐语:将“乐”字与“乐观”联系起来,乐观的人通常也会善于辩论和交流,因此可以通过这个联系记忆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辩才无碍”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说我是乐语之才,因为我在班上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2. 初中生:他的乐语让他在辩论赛中轻松战胜了对手。3. 高中生: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希望能够锻炼自己的乐语能力。4. 大学生: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乐语能力,以便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