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议
shú yì
  • 拼 音:shú yì
  • 注 音:ㄕㄨˊ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仔细计议。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儻朝廷欲雪边将之耻,当振皇威,大加讨伐,亦繫朝廷熟议,必持重缓图之。”《宋史·苏辙传》:“ 安石 出青苗书,使 辙 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金史·杲传》:“俟秋大举,更当熟议,见可则行。”

  • 基本含义
    指大家对某个问题或事情进行深入讨论、争论。
  • 详细解释
    熟议是一个由“熟”和“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熟意为熟悉、熟练,议意为讨论、争论。熟议的意思是指大家对某个问题或事情进行深入讨论、争论,各抒己见,以求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
  • 使用场景
    熟议多用于形容重要事务或复杂问题的讨论,常见于正式会议、学术研讨、政治决策等场合。也可用于形容朋友、同事等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熟议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公元前542年,鲁国发生了一场大旱灾,鲁国大夫公孙敖认为这是因为天子失德,于是他在朝廷上提议讨论如何解决旱灾的问题。公孙敖的提议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最终鲁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旱灾问题。这个故事成为了熟议这个成语的典故。
  • 成语结构
    熟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熟”为形容词,意为熟悉、熟练;“议”为动词,意为讨论、争论。
  • 例句
    1. 会议上,大家对这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熟议。2. 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就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熟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会议室中,大家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熟议的场景。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熟议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熟视无睹”、“熟视无睹”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会上,我们进行了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熟议。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我们进行熟议,讨论各自的观点。3. 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升学问题的座谈会,让我们进行了热烈的熟议。4. 大学生:在学术研讨会上,我们就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熟议。